close

rosemarys-baby

 

1968年代的《失嬰記》是一部美國驚悚/恐怖片,電影推出時十大受好評,廣告上大大寫著「孕婦禁止觀看」,甚至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的第九位。而《蘿絲瑪麗的嬰兒》則為《失嬰記》之原著小說。

 

看完書的那一瞬間,我馬上把書本放下,企圖尋求多一點陽光的籠罩,嘗試擺脫書籍中營造的壓抑氛圍。要說是驚悚或恐怖,以我這種膽小到無法看任何恐怖片的人來說,《蘿絲瑪麗的嬰兒》一書真的算不上什麼恐怖片,但是艾拉萊文的筆下功夫不容小覷,透過反覆推翻的細膩筆法,讓讀者跟著主人翁的思維走,推敲後被翻盤,蓋起來後又被攤開,無法看透所見所聞究竟只是單純的夢境還是真實。這或許在六零年代是一種突破,足以讓人感覺不自在到難以喘息的地步。

 

《蘿絲瑪麗的嬰兒》對於人物的外型與個性描述十分精確,精確到你幾乎可以把身邊的某些人套上髮型、服裝、個性,就成了那個人物的模樣。不僅是如此,在氣氛營造或點點滴滴的小細節,都是故事未來走向的鋪陳,你無法忽視這些刻意描述地非常細膩的門窗、桌子、衣櫃擺設,甚至是鄰居的姓名、門牌,夜晚聽得見的笛聲、敲牆壁聲、喃喃自語,甚至是另一半的細微改變、不合邏輯的舉止、令人作嘔的氣味及食物。

 

然而同樣身為母親,我在《蘿絲瑪麗的嬰兒》書中嗅到的是另一種讓人窒息的壓迫感。從男主角本來對生小孩興致缺缺到突然轉變態度,強暴了睡夢中的蘿絲瑪麗,讓她懷孕,甚至在她身上留下了許多傷痕開始,到鄰居無微不至的照顧,送上象徵幸運的項鍊、每天一杯怪味道的冷飲,以及莫名其妙的婦產科醫生,這些不對勁不只是孕婦的神經敏感而已,更包含了許多不合理的壓迫,但蘿絲瑪麗沉浸於懷孕的喜悅中,被老公及鄰居長輩們唬得一愣一愣的,只好再三把自己的疑惑壓下去。蘿絲瑪麗被斷絕所有資訊來源,被象徵權威的婦產科醫生逼迫不可聽取朋友及書籍上的知識,只能相信權威的說法:「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相同。」這種令人無法置信的單純信任(或應該說是思想箝制)在現代的社會中還存在著也說不定。

 

若設身處地想,故事的結局其實也不會太難接受,有時候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慾望,除了既得利益者會主動迎向極權制度之外,其他人只能妥協於威權之下苟活殘喘,以時間空間換取生命存活。就依母親的立場來看,懷胎十月的嬰孩被帶走卻告知已死亡,以及這中間許多詭譎事件,對孕婦來說的確是一種惡夢,有足夠的理由禁止孕婦觀看此電影,避免造成更多家庭上演爭吵戲碼。

 

《蘿絲瑪麗的嬰兒》書中令人省思的,除了面臨利益的抉擇,人們究竟願意用多少東西跟惡魔交易?另一方面還有,人與人之間或許本來就不存在著長期的信任制度,需時時提醒自己在不合理的情況之下,即使被限制或阻撓仍要懂得向外求援,這是出於自覺的生存之道,同時也是保護那些無法自我保護的人。但是要怎麼在一群瘋子裡面證明自己是清醒的,這卻是最困難的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